4118ccm云顶集团-41180000云顶集团【唯一官网】

教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理论教研室 > 教授 > 正文

段运冬

个人简介:

段运冬,1974年7月出生,云南曲靖人,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美术学院院长。1997年7月毕业于4118ccm云顶集团文学院;2009年7月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电影学博士学位;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美国常青藤盟校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访学;2011年12月进入4118ccm云顶集团哲学博士后流动站进行艺术哲学研究;2012年8月在纽约参加由美国亚洲文化协会、路西基金会主办的“美国艺术高级工作站”(Advanced workshop for American art)。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9年入选重庆市第三批学术技术带头人(美术学)。兼任中国评论家协会理事、重庆文联副主席、重庆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史论(美术、电影)、美学理论、艺术批评。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后期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等课题10余项,出版《电影,作为隐喻的艺术》《现代欧洲绘画教室•素描》(译著)等著述,在《文艺研究》《美术》《电影艺术》《美术观察》《当代电影》《世界电影》《美术研究》《装饰》《现代传播》《中国文艺评论》《4118ccm云顶集团学报》等权威、核心期刊、报纸发表电影、动画、美术论文120余篇,近20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全文转载。曾获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莫斯科国际电视节学院奖、国家图书提名奖等奖项。


研究方向:

艺术史、美学理论、艺术批评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艺术批评、视觉传播导论、电影艺术导论等

研究生课程:艺术史的编年与方法、全球艺术生产机制、专业外语、动画理论专题、电影理论专题、艺术学前沿与热点问题研究等


代表性成果:

[1]王蕾,段运冬.认知转向与话语创新——“十月主义”的先锋影像观及其影响[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2(10):35-44.

[2]段运冬.江山隐喻与脊梁意识——新中国山水画演进的文化路径与转换逻辑[J].中国文艺评论,2022(07):54-65.DOI:10.19324/j.cnki.zgwypl.2022.07.005.

[3]段运冬,袁媛.从“元艺术”到“反面现代主义”——阿德里安·派珀的艺术写作[J].美术观察,2022(02):79-86+162.

[4]段运冬.电影的隐喻机制[J].艺术探索,2021,35(02):106-116.DOI:10.13574/j.cnki.artsexp.2021.02.012.

[5]吕靖,段运冬.抽象表现主义的背后——画商利奥·卡斯泰利的美国认同[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20(04):62-68.DOI:10.16230/j.cnki.yyxb.2020.04.010.

[6]徐进毅,段运冬.电影中的疫情、秩序与共同体[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0,34(06):61-65.DOI:10.15958/j.cnki.gdxbysb.2020.06.009.

[7]段运冬,李铭玉.米莲姆·汉森与美国电影研究的德国知识传统[J].电影艺术,2020(04):91-98.

[8]段运冬.中国电影:作为大众栖息的思想隐喻[J].名作欣赏,2020(13):22-23.

[9]徐进毅,段运冬.公众在何方——2018年至2022年美国艺术发展战略[J].美术观察,2020(01):95-98.

[10]段运冬.从“艺术的终结”到“领域的扩展”——美国“十月主义者”艺术写作与美学新进展[J].4118ccm云顶集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5(02):157-171+198.DOI:10.13718/j.cnki.xdsk.2019.02.017.

[11]段运冬.新千年来艺术史的争论与演进[J].美术观察,2019(01):79-84.

[12]段运冬.电影的隐喻本质[J].艺术探索,2019,33(01):108-114.DOI:10.13574/j.cnki.artsexp.2019.01.013.

[13]段运冬.张宗禹电影活动考[J].当代电影,2018(06):92-97.

[14]段运冬,安燕玲.大卫·史密斯与美国的现代雕塑转型[J].艺术探索,2018,32(02):44-53.DOI:10.13574/j.cnki.artsexp.2018.02.004.

[15]段运冬,殷鹏辉.从风景隐喻到生活表现:19世纪美国艺术中的国家认同[J].美术,2017(08):118-123.DOI:10.13864/j.cnki.cn11-1311/j.003274.

[16]马克·雅姆·莱热,宋洋,段运冬.全球化之后的艺术和艺术史[J].美术观察,2017(03):135-142.

[17]段运冬,安燕玲.“为美国的艺术作品”——2014~2018年间美国的艺术发展战略[J].艺术探索,2017,31(02):29-37.DOI:10.13574/j.cnki.artsexp.2017.02.005.

[18]段运冬.当代艺术的理论术语与话语秩序——以罗萨琳德·克劳斯及“十月主义者”的批评为例[J].美术观察,2016(09):135-148.

[19]段运冬.1980年代中国电影奖评选与民众电影生活构建[J].4118ccm云顶集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03):148-157.DOI:10.13718/j.cnki.xdsk.2016.03.019.

[20]段运冬.“价值的距离有多远”——“70后”艺术家的国际化[J].美术观察,2016(01):135-143.

[21]段运冬.资本逻辑的影像编码——以娱乐为范式的电影产业对电影美学的建构[J].电影新作,2015(06):4-11.

[22]段运冬.新世纪以来国际主流艺术批评界对我国当代艺术的经典化[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5(04):70-76+206.

[23]段运冬.国家艺术勋章三十年与美国国家文化荣誉制度的变迁[J].美术观察,2014(10):137-143.

[24]段运冬.“资金支持”到“政策转型”——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执行力的挫折与重构[J].文艺研究,2014(10):137-147.

[25]徐进毅,段运冬.文化的呈现与重构:西方电影中的纹身人研究[J].电影新作,2014(05):21-27.

[26]弗雷德里·瓦瑟,徐进毅,段运冬.好莱坞就是美国吗?美国电影产业的跨国化[J].世界电影,2014(04):176-192.

[27]拉胡尔·哈密德,陆豪,姜宛君,段运冬.荆棘丛生的电影路 穆森·马克马巴夫的电影与政治演进[J].世界电影,2014(02):155-159.

[28]段运冬.“艺术塑造美国”:2012—2016年间美国的艺术发展战略[J].美术观察,2013(11):121-124.

[29]段运冬.以“批判”的名义——20世纪70年代英国《银幕》杂志对社会艺术史研究的促动与改变[J].文艺研究,2013(09):100-110.

[30]姜宛君,段运冬.“设计艺术”与“展示文化”当代西方艺术策展学研究蠡测[J].美术观察,2013(04):121-127.

[31]丹尼斯·韦斯特,袁荷,段运冬.拍电影是为了呼吸:穆森·马克马巴夫访谈[J].世界电影,2013(01):169-178.

[32]段运冬.艺术史研究的价值误区[J].中国美术馆,2013(01):127.

[33]徐进毅,段运冬.从“十七年少数民族电影”看中国民族电影的发展战略[J].东南传播,2012(10):95-97.DOI:10.13556/j.cnki.dncb.cn35-1274/j.2012.10.004.

[34]陆豪,段运冬.从运营模式到价值介入:近十年欧美地区美术馆研究述评[J].中国美术馆,2012(04):14-19.

[35]陆豪,段运冬.从运营模式到价值介入:近十年西方美术馆研究述评[J].美术观察,2012(04):131-136.

[36]段运冬.“介入性”与新世纪以来中国主流电影的嬗变[J].文艺研究,2011(10):78-85.

[37]段运冬.乌菲齐美术馆散记[J].中国美术馆,2011(08):126.

[38]段运冬.重建电影批评:语义学的路径[J].当代电影,2011(06):77-80.

[39]袁荷,段运冬.“中国意识”的视觉传播与构建——基于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的考察[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03):170-174.

[40]陆豪,段运冬.谁来关注民间的私立博物馆?[J].中国美术馆,2011(05):128.

[41]段运冬,姜宛君.美术研究领域的“三聚氰胺”[J].中国美术馆,2011(03):127.

[42]段运冬.当代艺术,别忘了对社会现实的“介入”[J].中国美术馆,2011(01):126.

[43]段运冬.国家话语、资本策略与学科自觉——近期我国大陆电影知识生产的权力结构[J].电影艺术,2010(05):86-90.

[44]尚达克·森古普塔,段卫东,段运冬.萨蒂亚吉特·雷伊:自由主义及其兴衰[J].世界电影,2010(03):132-143.

[45]段运冬.价值起点的位移与电影理论的重构[J].当代电影,2010(06):44-50.

[46]段运冬.“痛打落水狗”——中国电影中的负价值判断[J].电影艺术,2009(02):45-47.

[47]段运冬. 电影,作为隐喻的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

[48]段运冬.国家形象何以在影像中建构——第八期“电影学博士论坛”综述[J].当代电影,2009(01):110-112.

[49]段运冬.本期议题[J].当代电影,2009(01):92.

[50]段运冬.电影隐喻:理论原点与逻辑延展[J].文艺研究,2008(10):98-106.

[51]段运冬.视觉文化与国家形象——新世纪以来《国家地理》与中国形象的视觉塑造[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04):156-158.DOI:10.19997/j.cnki.xdcb.2008.04.049.

[52]段运冬.从影像的语言本体迈向文化的价值建构——中国当代电影学术研究的前行者贾磊磊教授[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8(03):130-131.

[53]段运冬.文化价值的缺失:制度转译中的明星制[J].当代电影,2008(07):61-64.

[54]段运冬.中产阶级的审美想象与中国主流电影的文化生态[J].当代电影,2007(06):136-138.

[55]贾磊磊,段运冬.钟惦棐的电影批评观[J].电影艺术,2007(03):53-55.

[56]约翰·A·兰特,符筱茵,段运冬.前数字时代亚洲动画的用途和功效[J].世界电影,2007(02):166-179.

[57]段运冬.固守·绵延·断裂·突围——第四期“博士论坛”:“新传媒时代的电影美学”综述[J].当代电影,2007(02):159-160.

[58]贾磊磊,王乙涵,李琳,段运冬,赵博雅,毛琳,谢阳,耿春晓.中国大片的“圆桌”讨论[J].艺术评论,2007(02):51-53.DOI:10.16364/j.cnki.cn11-4907/j.2007.02.020.

[59]杰恩·皮林,屈立丰,段运冬.英国动画:来自个案的研究[J].世界电影,2006(06):165-178.

[60]段运冬.问题史与中国电影史的写作[J].文艺研究,2006(10):110-116.

[61]莫林·弗尼斯,段运冬,屈立丰.变化语境中的动画美学[J].世界电影,2006(04):148-162.

[62]段运冬,屈立丰.欧美动画研究述评[J].世界电影,2006(03):132-139.

[63]段运冬.新媒体时代的武打塑形——全球化视野里的武术资源与周星驰的文化视点[J].艺海,2005(05):68-70.

[64]段运冬.向本体逼近:动画艺术品格探析[J].文艺研究,2005(06):109-113+160.

[65]段运冬.《木兰从军》:隐喻与想象交融的影像坐标[J].当代电影,2005(03):59-61.

[66]段运冬.国外动画研究扫描[J].电视研究,2005(04):76-77.

[67]贾磊磊,段运冬.张艺谋电影批评的文化悖论[J].文艺争鸣,2005(01):85-87.

[68]段运冬.新媒体艺术的语言品格探察[J].装饰,2004(12):24.DOI:10.16272/j.cnki.cn11-1392/j.2004.12.017.

[69]段运冬.视觉文化的“创世纪”——新媒体艺术及其对影像文化的促动[J].美术研究,2004(04):108-112.

[70]叶宇,段运冬.平民视角里的人物想象——关于电视剧《邓小平在重庆》[J].中国电视,2004(08):53-55.

[71]段运冬.“离经”与“叛道”: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青春电影[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108-111.DOI:10.16061/j.cnki.cn46-1076/c.2004.03.025.

[72]段运冬. 影像文化的新宠—动画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73]段运冬.动画文化的品格探讨[J].装饰,2004(02):22-23.DOI:10.16272/j.cnki.cn11-1392/j.2004.02.013.

[74]段运冬.动画文化探察[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3(04):97-98+93.

[75]段运冬.“俯视”与“体察”中的苦难人世:关于文德斯的述说[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3(03):22-25+32.

[76]段运冬,叶宇.关于“中心”的对话[J].中国电视,2003(07):32-33+7.

[77]段运冬.反观重庆20世纪美术创作的几个问题[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2):73-75.DOI:10.16246/j.cnki.51-1674/c.2001.02.019.


主持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十月主义’与西方现当代美学演进的逻辑研究”(批文号:19BZX128),20万;

2.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青年项目,“中国主流电影问题史研究”(批文号:10CC080),10万;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电影隐喻研究”(批文号:07JA760011,已结题),5万;

4.教育部后期重大资助项目,“美国艺术史的核心问题研究”(批文号:16JHQ012),20万;

5.重庆市高教教改重点课题,“艺术学科升位与我国高等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的转向研究”(批文号:112069),3万,2011年;

6.重庆市研究生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面向国际化发展的美术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以视觉文化研究为例”(批文号:122021),6万,2012年。

7.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全球电影产业网络与中国主流电影的国际传播研究“,15万,2013年;

8.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美国当代艺术的经典化研究“,5万,20013年;

9.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中国主流艺术的国际化研究“,20万,2013年;

10.重庆市研究生优质课程,”艺术史的编年与方法“,6万,2013年。


电子邮箱:

meiyuan@swu.edu.cn


Brief introduction:

Yundong Duan is a professor of School for Fine Arts at Southwest University in Chongqing China. He received his PH.D. in Film Studies at Chinese National Art Academy in Beijing, M.A. in film studies and B.A. i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at Southwest University. He was a visiting scholar (focused on film studies and art history) who was sponsored by the Center for Glob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of Annengberg School for Communication at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from Aug 2011 to Aug 2012. In Dec 2011, he became a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in philosophy of art. In Aug 2012, he joined the advanced workshop for American art which was hosted by the Asian Cultural Council and Luce Foundation.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art history, theories of aesthetic, art criticism i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Yundong Duan chose the cinematic metaphor as his PhD thesis, which involved the nature, types, and mechanism of the cinematic image. Now he is engaged in the research of three projects: The first is“the problematic history of Chinese mainstream movies”which was founded by the National Planning Office of Art Studies; The second is“studies of cinematic metaphor”,which was founded by the Educational Ministry of China; The last is “new media and the cultural governance in China”, which was founded by Southwest University. He has published a monograph and more than 80 articles. They are: Film, As an Art of Metaphor(which was revised from his PhD thesis); and many articles published in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such as the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Contemporary Cinema, Film Art, Modern Communication, World Cinema, Television Studies, Chinese National Art Museum, Chinese National Art, and so on.

Courses: Historiography and Methods in Art History (English, for graduate students);

Major Theories of Film (for graduate students);

Major Theories of Animation(English, for graduate students);

The Problematic History of Art Theory (for graduate students);

New Developments in Art Studies (for graduate students);

Film and Society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Film Language: From Figuration to Narration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Visual Communication: An Introduction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Email: meiyuan@swu.edu.cn